pg电子app-pg电子网站
《出版人》刊发《西安碑林全集》编后记
发布日期:2024-09-12    文章来源:    分享到:

2024年第9期出版的《出版人》杂志刊发了由总社大众文化出版中心刘定、郑若萍、陈君明合作撰写的编后记《传承与创新的华章》,从种类齐全、序列完整、设计精湛、精编精校、传承创新等五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了《西安碑林全集》7类18册全貌、价值意义以及编辑出版历程。

2024年第9期《出版人》刊发《西安碑林全集》编后记_page1_副本.jpg

2024年第9期《出版人》刊发《西安碑林全集》编后记_page2_副本.jpg

  全文如下:

传承与创新的华章

文|刘定  郑若萍  陈君明

 千碑巡礼化书卷,梨枣传馨存文脉

 西安碑林博物馆,以历代碑刻荟萃成林而著称,所藏石碑数量丰富、品类众多、序列完整、书体完备,被誉为“历史文化的宝库,书法艺术的殿堂”。《西安碑林全集》(简称“《全集》”)收录馆藏各类石刻文物2500多件(组),时间上自先秦,下至民国,横跨2000多年历史,分《开成石经卷》《碑刻碑帖卷》《墓志卷》《造像卷》《石刻图画卷》《画像石卷》《经幢卷》,凡7类18册,是目前收录西安碑林馆藏文物数量最多、最全面,且结合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精品力作,也是反映中国独有的汉字文化、书法文化和石刻艺术等的经典之作。

《全集》所收馆藏文物以高清原石拓片为主,内容考订精良,装帧精美,规模宏大,门类清晰,成就了一座来自又独立于西安碑林的“纸上碑林”。

陕西师大出版总社8期封二封三广告(西安碑林全集)_复制.jpg

种类齐全,构筑学术体系

大体而言,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品陈列以《开成石经》、碑刻碑帖、造像、画像石及部分墓志为主。《全集》则重新进行梳理分类,成碑刻碑帖、墓志等七大类,几乎包含了除摩崖石刻外所有石刻文献种类,且独具特色:一是画像石、经幢是首次被收入且单独成卷;二是墓志以最为庞大的体量、完整的时代序列呈现,打破了实体碑林以碑为主、墓志为辅的印象;三是打破了实体碑林空间上的限制,收录了大量保存于库房无法展陈的墓志、经幢等石刻文献;四是根据内容、形式将碑阴阳区分开来,分门别类,又标注碑阴阳对应关系,以便读者既能从某一门类欣赏碑石内容,又能通晓其中的关联。

如石刻图画大量留存于岩石、墓室、陵园建筑等石质遗迹上,《全集》除了收录刻于墓室、石椁上的图画,还特意将附刻于石碑上的剥离出来,单独成一卷。就其时代而言,以明清时期的数量最多。就其内容而言,除仙人、羽龙等面向亡灵世界的描绘与构建,还有山水花草、鸟禽异兽、宗教人物等文化艺术世界的呈现。后人可因此建立起关于石刻图画的知识体系,又能因对应说明文字,在《碑刻碑帖卷》中找到另一面所刻内容,如同置身于实体碑林,感受同一碑石如何跨越时代连接不同的心灵、碰撞不同的思想,从而引出无限遐思。

总之,《全集》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碑林博物馆,也对石刻文献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,及至对石刻文献或出土文献学科建设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。

序列完整,赓续文化命脉

《全集》以时间为轴,将所收录的馆藏石刻文献进行排序,分类明确,顺序清晰,全面立体地展现了西安碑林的整体面貌,呈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、中华文脉的赓续。如《碑刻碑帖卷》所收碑刻上自秦下至近代,在文字上,其书体完备,鸟迹、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,异、俗体兼备,可以观汉字演变之脉络;在书法上,从秦朝李斯,晋王羲之,唐怀素、颜真卿、柳公权,到宋朝苏轼、米芾,元赵孟頫,明董其昌,清刘墉……可见中国书法艺术之传承。在类别上,由早期墓碑、祠庙碑、功德碑,扩大到纪事纪功碑、箴言碑、诗词文赋碑,可看碑刻由面向死亡、歌颂功德走向日常生活的演变。在内容上,由记亡者生平、家族世系、功名事业,扩大到记文牒、学规及栈道、河渠的建造,乃至诗词文赋,可观碑刻内容之演变、碑刻运用之广泛。在形制上,由方形碑到螭首方趺碑、螭首龟趺碑等,再到大小、高矮不一的各类碑形,可见碑刻形制的繁简变化,也可从侧面管窥朝代的兴衰起伏、古人审美的发展演变。

总之,古人对生命的思考、对宇宙的认知、对命运的抗争、对艺术的审美,都融汇于序列完整的石刻,其所反映的时代社会、政治、历史、思想、风俗、宗教等的变迁,汇聚成一条名为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,文化的命脉也通过这一方方不言说的石刻而绵延赓续。

精湛设计,打造有根现代

西安碑林以文字、书法、石刻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,独具中国特色。然而《全集》的设计则面临两大难题:一是所收文物基本为原石拓片,数量庞大、尺寸形状不一,且仅有黑白两色,易造成色彩单调、重复、沉闷的视觉体验;二是各类别特点不同,内文设计难度不一,比如如何充分展现碑刻碑帖类拓片其本真的、内在的书法之美?如何使数量庞大、形制单一的墓志类拓片呈现艺术的美感?

为此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特邀请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速泰熙进行设计。速先生遵循文物呈现性和艺术表现性相结合的理念,追求典雅、沉静、庄重的总体风格,以使《全集》展现中华传统书籍之美的同时,具有国际同类图书之气派。如外封螭首源自欧阳询所书、充溢大唐气象的《皇甫诞碑》,其上文字皆由速先生原创设计。其中,“西安碑林全集”六字取法篆书,庄重肃穆;各分卷名取法北魏造像题字,稚拙朴素。环衬上,他精心从各类名碑中挑选出各类字形,使读者一眼便可览尽千年中国书法艺术的变化。内文书法、纹饰、图像局部,以及拉页设计,或凸显名碑书艺之风貌,或展现刻工技法之洗练,或陈示古代生活之日常。总之,一字之粗细,一图之排布,速老先生不厌其烦,反复推敲,几易其稿,直至所有设计与《全集》所蕴含的石刻艺术审美、书法艺术审美、雕刻艺术审美等相符合。

精编精校,铸就品质碑林

立项伊始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抽调专业编辑,组成编辑团队进行编校。编辑团队认为,高品质打造《西安碑林全集》,既要尊重石刻文献和学界研究整理的历史情况,又要坚持最新出版规范,既要基于各门类共性制定宏观的编辑原则,又要兼顾各门类特性制定微观的编校细则。故而,从文字、内容、名称、顺序、图文对应、碑阴阳匹配等方面,编辑团队参照大量已出版图书,制定了详细规则。

以《开成石经卷》图片梳理为例。《开成石经》是中国七次刻经中存今最早、最完整的一部石经,但经兵燹地震,石经残损严重,明万历年间曾进行大规模修整,并补刻了残缺之字。藏于碑林第一室的补字石,镶嵌于青砖墙两侧,宏观上整齐有序,但因补字刻石为两面刻且刻不同经文,又因碑林多次历经整修,“往往一经之补字,一部分在东,而另一部分在西”。而《开成石经卷》则打破了实体博物馆的局限,不惮重复,列出每一面补石拓片;同时对照原石拓片,参证《十三经注疏》等传世文献,详细勘核补石内容,精心考订顺序,成就了一座《开成石经》纸上宝库。而对于造像碑之类雕刻文物,编辑团队则基于实物、拓片、文字三结合的原则,多次奔赴实体碑林,对照实物进行丈量、核对,确保《全集》体例明确、内容准确、编校精确,从而不负作者,不负读者,更不负这套丛书所包含的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文化。

传承创新,谱写时代华章

在新书发布会上,贾平凹先生指出西安碑林里的所有藏品,“关乎中国的文字,关乎中国人的思维,关乎中国人的审美,关乎中国的文化”“出版《西安碑林全集》,其大如天”。众多专家学者认为,西安碑林是立体的中国书法史、儒家文化的图书馆,也是古今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媒介。它承载着中国文化,也记录了世界文化,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、创新性、统一性、包容性、和平性。而《全集》的出版,会让更多人理解中国的文脉、中国人的信仰、中国人的哲思,它是研究界、书法界、金石界的盛宴,是里程碑式的著作,更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体现,它使得碑林这座固定的文化宝库成为可以走向世界的移动宝库!

书法、绘画、雕刻,社会、文化、历史,个体、家国、宇宙……历史的瞬间,都凝固在这一方方不语的碑石上;世间的种种,都蕴含在这座伟大的文化宫殿中。近千年来,一代代人走进它,解读它,从古老的字里行间采撷文明的雨露,也不断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。千碑巡礼化书卷,梨枣传馨存文脉。卧游其间,何其壮哉!

(本文作者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)

编辑/杨珂 审核/王笑一

网站地图